网站首页 | 欢迎来到中国民办学校网 |

秘书长:钱绍东 电话:13146422688 邮箱:edu1972@vip.163.com

人民教育家施振西和他的教育生涯
文章发布于:2009-12-12 20:54:00
                                                                  深圳振西科技学院院长施振西

     作为中国民办教育杰出代表,2004年8月施振西应邀以“世界和平大使”身份,参加了在山东篷莱和美国白宫广场同时举办的世界和平节,在“世界和平与发展论坛”演讲,并获联和国世界和平署官员颁发“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奖”,先后应邀赴人大、北大、北师大演讲。

     2004年年终,再访深圳振西学院及其创始人施振西,发现与2003年7月相比,深圳、广州、粤西三大校区校园面积扩大了60倍,在校生规模扩大了8倍,期间还获评“广东十佳民办大专院校入围奖”、“2003广东最具竞争力民办高校前10强”,名列深圳民办高校榜首;2004年岁首获“中国民办百强学校” 称号,岁末则又获了“中国民办50强学校”称号,施振西还获中国教育家协会授予的“优秀教育家”奖。用“飞跃”、“巨变”来形容这所充满生气、蓬勃发展的民办名校,实不为过。

一项创新为改革开放做出特殊贡献

     振西学院的发展是和创始人施振西在教育上勇于创新,不断创新分不开的。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施振西就创造性地运用民办教育机构,为宣传、实践小平理论,为改革开放服务。曾在杭州组织了国内最早的,一周内听众超万人次的“十大著名经济学家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讨班”,来自北大、清华、中央党校等全国著名高校参加学习的教授就达几十位,整个活动震动了当时国内的理论界。紧接着又举办了一期期在国内颇有影响的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讨班,并组织一批批沿海地区党政、企业领导到当时颇具争议的深圳特区考察、学习、取经。当时因得不到理解,在被省级领导撤去兼职校长职务,受到批判的情况下,又移师深圳,组织了中国有史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平民百姓运用先进理论——小平理论,采用先进实践经验,即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经验,对党政领导骨干,企业领导骨干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民间办学活动。孔夫子几十年只不过弟子三千,而振西学院的创始人——施振西,仅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在三、五年内就组织了包括副省级在内的官员、企业厂长、经理、包括中央党校、中宣部、中组部、上海市委、北京市委及一些省直机关的干部四万余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关键时刻,在许多领导骨干对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到底姓“社”,还是姓“资”争论不休的时候,通过对深圳特区的直接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察、学习,帮助大量的领导骨干,这些国家各级机构的栋梁,迅速转变观念,站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为此,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六个领导机构,破天荒地联合发文,在中国教师节十周年之际,向市长推荐振西学院的创始人施振西,为市级优秀教师,以表彰其为改革开放做出的特殊贡献。

一个创意促进两大产业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施振西就很关注当时国内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与科技培训。看到一些大企业的计算机房,只不过是个花架子,而计划体制的科技培训,更严重束缚了科技应用人才的培养。八十年代后期,初到深圳,他看到经济蓬勃发展的深圳特区,只有少数合资企业的外方人员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而中方还是运用老式打字机打文件,在机关、企业,办公室自动化几乎是零。王永明发明的五笔字形也只是在小范围内推广。

     勇于创新的施振西,把这些看成是科技培训的巨大市场,仅在一年时间内,就独树一帜,由白手起家,建立了分布全市8所计算机房,构建了中国最早的计算机应用与办公室自动化的连锁培训的产业,年培训计算机应用与办公室自动化人才万余人次。并进而把培训的对象从最初的打工仔、打工妹、企业经理扩大到中、小学生、机关干部,普及到千家万户。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广告与媒体的报导,把这种冲破国家计划体制的面向市场的大规模的科技培训的模式,迅速推广到全国,成为教育产业中发展最早、最快的培训产业大军。

     正是这种面向市场的大规模计算机应用普及的培训,有力地促进和培育了微型计算机应用的市场,在中国成为微型计算机应用进入各行各业,进入千家万户的开路先锋,担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垫脚石,为其后的产业大发展抢了头功。

     有人开玩笑说,一个中国人民大学的文科毕业生,想出了一个大规模计算机连锁培训的创意,促进了科技培训产业与计算机产业两大科教产业的发展。

一个面向走出民办教育产业的新路

     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深圳振西科技学院的前身——深圳环球科技与管理培训中心,在面向市场方面,突破了培训的计划体制,把培训特区急需的各类人才与市场挂钩,仅前五年就为深圳特区培训了各类社会急需的人才十万多人次,走上了发展民办教育产业的新路,成为特区当时规模最大,最受社会关注的教育培训机构,经媒体宣传报导后,带动了特区整个教育产业的发展。

     深圳特区这条以民办教育产业为主力军的成人职业教育的业绩,在特区改革开放初期,成为改革开放成就中一颗十分跃眼的明珠。一九九三年,深圳市民投票,把深圳成人、职业教育,推为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十件大事之首。同年,深圳环球科技与管理培训中心被评为深圳市先进教育机构,并被评定为深圳市第一批一级培训机构中唯一一家民办教育机构。

一个理念夺得两项第一,创出著名品牌

     一九九三年教育部在北京试点举办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深圳“环球培训中心”成为北京之外,唯一举办试点考试的民办教育机构,也是深圳特区最早举办全日制大专的民办教育机构,仅用20天时间,就招收了近千名全日制大专生,并因此取得优秀成绩,受到特区媒体的报导,北京电视台也千里迢迢作了采访和报导。在这个基础上,深圳振西科技商贸专修学院正式组建成立了。

     但是,由于当时一些部门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和发展不甚理解,在其后的发展中,振西学院碰到了重重困难,甚至在举办全日制大专的十年中,有五年得不到合法招生的权利。

     然而在不利的政策和环境中,深圳振西科技学院又凭借教育创新的传统,借助院长施振西提出的“超值教育”的新理念,摆脱了困境,又一次创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新品牌。这个新理念,以因材施教为核心,激励机制为手段,鼓励大专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刻苦读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各种社会需要的技能,实现大专学习期间的双“超前”,即超前完成大专学习任务,超前完成本科学习任务;三“超越”即超越自我,超越国家计划要求,超越社会平均水平;最终要实现为社会不断做出贡献,实现“超值的人生价值”。

     2001年振西学院曾在广东全省规模最大的31所院校的全国统一考试中,夺得了平均分数第一,平均合格率第一,两项冠军,而且平均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合格率的1 .6倍,当时有16所普通高校的同类班同时参加考试,振西学院的成绩不但超过了所有参加考试的普通高校同类班的成绩,而且合格率甚至是一些公办名校同类班合格率的1.58-2.1倍。2002年振西学院全日制文凭考试中,80分、90分以上优秀成绩人数与总人数的比率是广东全省平均的2.5-3倍。

     在振西学院,每年都有一批勤奋的大专生,不但提前获得大专毕业资格,甚至大专三年期间,取得本科毕业资格,实现“人生超值价值”的第一步。1999年入学的会计电算化班,全班25%的学生,二年半内考完了本科全部课程,同时提前取得大专、本科毕业的资格。2001年招收的初中毕业起点的外贸英语五年制少年本科实验班,近70%的学生,三年半内(相当于大一第一学期)已考完本科的70%的课程,超过了同期入学的大专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每年都吸引了一批已被国家普通高校计划招生的大专、本科录取的高中毕业生,放弃计划名额,慕名前来振西学院就读。2003、2004两年招收的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少年大学生班,连续爆满,甚至中考750分的毕业生,也放弃重点中学不读,而选择了振西学院的五年制少年本科班。“超值教育”的新理念,新管理机制,不但使该院师生树立了一个团结、竞争、不断进取的好校风,而且提高了每个学生社会就业的竞争力,这些既有文凭又有技能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十分受欢迎,近几年就业率连续达到98%,使学院的整体竞争力也得到不断提高,创出了民办高校的知名品牌,走出了民办高校通过创新,提高质量,求得快速发展的新路。

一个品牌搭上高速发展的快车

     2003年,在党的“十六大”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公布的有利环境下,振西学院凭借前十年创出的著名品牌,抢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一年时间内,校园扩大了30倍。到2004年底,又新建了广州、粤西两个校区,校园面积又翻了一番,建筑总面积达到9万多平方米,并拥有国际标准塑胶跑道的大型运动场,大型灯光蓝球场、网球场、室内体育馆、健身房、容纳2000多人的礼堂、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电子琴和钢琴音乐室、艺术室、多媒体及带空调的教室,学生宿舍等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还被市政府授予花园式、园林式单位。

     振西学院不但大专、本科班办出了特色,创出了品牌,而且借用大专、本科的品牌与经验,在短期内把初中毕业起点的中、高连读的五年大专的各种实验班,也办得特别受深圳市的学生、家长和中学校长的欢迎,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以至于2004年计划招收6个班,最后却突破了10个班,连中考500多分,600多分,甚至750分成绩的学生,也踊跃报读振西学院的少年大学生五专、五本实验班。还通过与韩国、美国著名大学的合作办学,帮助出国留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创造了一个既能少花钱,又能保证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取得国内外学位与学历文凭的条件和环境,开拓了又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2004年振西学院经政府批准立项,正实施新的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扩建计划,按照学院的十年规划,该院在发展高职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创办一所新型的,瞄准为高新科技发展培养人才的,以新兴科技专业为主,兼有经贸、外语、艺术专业,产、学、研并举的综合性大学——“东方和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身正气为天下之忧而忧

     早在上个世纪,那个近乎疯狂的年代,施振西所以受尽磨难是因为一身正气,而难能可贵的是施振西却能在数十年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依然正气一身,直到花甲之年依然不减当年。他为一份政协刊物写了如下为人准则:不唯官、不唯上,百姓为重;不唯名、不唯利,求实创新;不怕鬼、不信神,命运自主;不怕苦、不畏难,自得其乐。这是他一生坚守的人生观,折射着他的一身正气,一股朝气。

     文革初期,当他自己刚戴上反革命帽子,在受到批判的第二天,他看到系主任宋涛被戴着高帽游街,毅然找到工作组,要求加以制止。

     一九七一年,林彪反革命政变前夕,当时的杭州是林彪及其死党陈励耘,企图谋害毛主席的重灾区,他所在的大企业正是受林彪死党陈励耘等推行为林彪反革命政变的“路线教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当时一批批干部在“路线教育”中成为反革命受到迫害,施振西依然敢于揭露林彪死党陈励耘破坏生产的罪行,反对播放“林彪语录”。在林彪反革命政变前夕,虽然成为反革命受到批斗,依然正气一身,怒斥林彪死党陈励耘一伙的无耻行径,直到林彪自我爆炸。

     当他再次受到“三代走红”的投机分子的诬陷而成为反革命,关进土牢后,依然正气凛然。在“土牢”中,向小平上书万言,揭露种种“左”的现象与本质,并同时用一首长诗呈刚上任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把利欲熏心,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的个别家伙告上了最高人民法院,并用七天的绝食抵制威吓,而这个别投机分子最终身败名裂,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施振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十天,获得人身自由。

     虽历经磨难,甚至一度家破人亡,但在政治上获得解放后的施振西,从未想到个人的恩怨,而是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去,在小平理论的旗帜下,勇敢地向旧体制冲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因为勇敢地宣传和实践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受到来自个别省级领导的打击和压制时,他依然不屈服,勇敢地砸烂铁饭碗,移师深圳,更轰轰烈烈地为改革开放十余年如一日的一天工作近二十小时。

     八十年代末,在国家和民族碰到生死存亡的考验,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施振西坚守在深圳特区,这块小平改革开放的阵地上,坚持向来深圳考察的党政、企业领导骨干宣传,由小平培育的深圳特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真正代表中国人民的未来与希望。并代表中国平民、中国老百姓向媒体反映来自民间的声音,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他十分郑重地请一位著名书法家抄录了他赠给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一首诗,寄到国务院,期望高层领导,排除干扰,坚持改革开放,坚信炎黄子孙都会支持小平开拓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坚信历史会做出正确的结论。

     早在1987年,当他考察了深圳特区之后,回到杭州,第一件事,就是给刚走马上任的上海市长,未来中国的总理朱镕基和上海市主要领导写信,建议上海走深圳特区的改革开放之路,让大上海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995年,当深圳特区民办高等教育由于教育行政部门个别领导的失误,走上了十字路口,当一些人,打着民办教育的旗号,坑害数千青年学子,胡作非为,而又具有一定背景,平民百姓,敢怒不敢言时,一身正气的施振西,又再次拿起法律的武器,以一个市级优秀教师的身份,公开署名把这些家伙告上了省、市政府领导部门,直到国家教委主要领导。获得了省、市、国家教委主要领导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支持,为数千青年学子挽回了数千万元的学费损失,维护了平民百姓的利益,打击了教育领域的腐败与歪风邢气。尽管以后十年的办学中,受到种种打击,办学受到严重损失,可是,施振西却自豪地表示“平民教育家,就要为平民百姓受教育排忧解难”。

一颗爱心,愿普天下孩子都能受到优质教育

     一九五零年,苏北小镇,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的清晨,父亲交给当时才十岁的施振西一包旧棉袄,要他冒着风雪送到一里外一户住着小茅屋的人家。推开茅舍的柴门,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风卷着雪花直刮进茅屋顶的大洞,一张破板床上铺着稻草,一个母亲抱着两个孩子赤裸裸的蜷缩成一团,在瑟瑟发抖。这眼前的一幕永远刻在施振西的幼小的心灵里,时时激励着施振西为天下穷苦人发奋读书,为天下穷苦人忘我奋斗。

     读初中时,因为家庭贫寒,暑期打工的施振西,常把所得的工钱分一半给流落街头的叫花子。去北京读大学前,父亲请街坊邻居吃饭,叫施振西去买一角钱茶叶,一出大门就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叫花子,他分出一半给那个可怜的孩子,买回五分钱茶叶。父亲误以为他扣下五分钱,十分生气,后来从母亲口中得知了实情,父亲高兴得连连夸奖。这件事在街坊中流传着,成为街邻用来教育子女的佳话,施振西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成家有了孩子后,施振西爱孩子,当时在那个万人大厂中闻了名的。动乱年代,五岁的女儿因施振西遭受磨难而夭折,曾使他伤透了心。但七十年代末,当又一个小生命来到人世的时候,施振西扮演了一个“天下最有爱心”的父亲角色。他认为,对女儿最大的爱,莫过于从生命起点,就给她创造一个“科学而温馨的教育环境”。遭受了多年磨难,满身精神创伤的施振西,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在刚出生的独生女儿——小云莺的身上,并期望探索一套从孩子出身第一天起就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

     在云莺出身前,施振西就攻读了十几本国内外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从云莺出生第一天,就摸索独特的幼儿早期教育的方法,到云莺五岁时,方圆十里的人称施振西:“训练出了一个小神童”。其实施振西不赞成称“神童”,他认为这是用“爱心”摸索出的早期教育的结晶。五岁时小云莺就能毫不费劲的学习高中的古文,高中的物理。在一次全杭州市500多个五岁同龄儿童的幼儿智力竞赛中,她不但一举夺得一等奖第一名,而且一道令所有参赛者得零分的智力题,小云莺却用高中物理的原理,随机应变,在规定的三分钟内解得令主考官啧啧称奇。这道智力测验题,二十年后的今天,用来测验了一批大学毕业生,三分钟之内70%的人交了白答卷。施振西正是用爱心浇出了第一朵成功之“花”。

     今日,在振西学院全日制大专、本科创出著名品牌的时候,施振西又开始关注深圳市一大批考不上计划内高中甚至有些调皮捣蛋的初中毕业生,惦记着如何为这一大批家长排忧解难,思考着,如何把这样一批历来进入市内一些学校后,基本不读书,包括少数打架三、六、九,胡闹天天有的孩子,引上成才之路,受到优质教育。

     振西学院于2003年开设了七个初中毕业起点,从中职、到高职五年大专连读的实验班,配备了各有管理特色的班主任,按“超值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激励机制的方法进行管理,这批孩子入学第一个月,可“热闹”了,少数学生逃学、打人、酗酒、早晨睡懒觉,晚上闹通宵,……班主任老师精神压力也特别大,有人认为这是一项注定要失败的实验。

     可是施振西认为,这是一项“爱心实验工程”,其难度、意义和责任绝不亚于办一所培养“尖子”的重点学校。施振西采用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分层次教学和严格的班主任负责制的管理办法,同时向全校员工提出了“用爱心、责任和创新精神”来创造奇迹的动员,又一个月过去了,奇迹果真发生了,清晨,孩子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在操场跑步、做操,上课铃响了,教室早就坐满了静候老师上课的“五专生”,7:30的晚自修,教室里7:00就坐满了静悄悄的做作业的孩子们,熄灯铃响了,学生会的干部,自发组织的“纪检队”来检查宿舍了,曾经深夜喧闹的男生宿舍,现在却是一片安静;学校组织的“扬起理想的风帆”、“大学、理想、成才”的有奖演讲竞赛,一场又一场,热闹非凡,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在全校和大学部共同举办的演讲决赛中,这些多年来,曾经被人们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孩子们,不论是纪律、组织才能、演讲水平和形式的创新,都不得不令大学部的老师、学生、员工刮目相看;学校组织十五周年校庆,院长提出开展 “树立六大现代意识”的系列活动,让大学部、五专部的学生,用创新精神来营造一个全校师生勤奋、积极向上的氛围。五专部孩子们的表现又让大学部的师生吃了一惊。校庆联欢会组织节目,因为好节目太多,晚会排不下而让“导演”犯了难;学生会的足球队、篮球队、武术队、乐队、文学社、文艺部、宣传部、广播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红红火火的开展各项活动,“和大专部的哥哥、姐姐们比学习、比纪律、比课外活动、比创新精神……。”在“树立现代化竞争意识”的系列活动中,孩子们推出的这一口号和行动,也着实让大学部的学生、班主任、部领导有些压力,因为摆在眼前的一个事实,这些孩子们的进步太快了,以至应战时有些措手不及。奇迹就这样发生着,被人们视为“包袱”的孩子们,在“爱心工程”的指引下,成为学院实施“超值教育”的理念中,最具竞争力、最有朝气、最引人注目的积极因素,师生们称其为“超值教育”培育出来又一朵奇葩。

     在入学后两个月的总结会上,院长总结着,讲述着一个个班主任、老师用“爱心和汗水”编织出的感人故事,老院长的眼睛湿润了,年轻的班主任激动得饱含着泪水,台下的女孩子眼睛模糊了,连那些曾经喜欢动拳头的男孩子,也控制不住静静淌下的泪珠。一句话,神奇的“爱心”,熔炼了孩子们埋在心底的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天性。创造了用常规思维的人们,认为不可能发生“奇迹”。同时也带来了2004年,振西学院少年大学生班的招生奇迹,不但火爆得招生人数超过原计划80%,而且有一批中考500分、600分,甚至750分高分的优秀学生,慕名报读学院的五年制少年本科实验班。

     在振西学院,不仅有已经毕业的30名来自贫困地区的,由学院院长施振西与著名企业家利焕南先生共同承担学费、生活费的“宏志班”,还有全国妇联当年培植的,来自全国贫困地区由社会捐款培养的“春蕾班”的高中毕业生,是由院长亲自去北京挑选出来的,她们的学费、生活费全部由施振西承担、还承诺全部在特区包推荐工作;记者还了解到,施振西还发函邀请八年前在风雪高原的除夕之夜,承诺从小学到高中学费、生活费全部由他负担的十名少数民族失学儿童,高中毕业后可以来振西学院免费读完大学,并推荐其工作。记者拜读了七年前发表在青海日报上,在贫困失学儿童除夕联欢晚会上,施振西即兴写的一首题为“心愿”的诗:“风雪高原除夕夜,北国南疆两相连,春风已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方是愿”。从这里记者发现了施振西成功教育的奥秘和心愿——爱天下穷苦之人,以天下父母之爱心,爱普天下的孩子们,并为之“忘我奋斗不息”。施振西在艰难的办学的过程中,还向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励基金会等先后捐款数十万,为各种科技文化活动捐款近百万。近二十年来,一家老两口每天为教育忘我工作十八、九小时,从不计较人享受,以至为了办教育而卖掉豪宅,不买轿车,把千万财富贡献给教育,而自己一家人依然过着一般百姓平淡的生活。

     今年,一家三口商定,从2004年起,十年内将在贫困地区每年资助十名品学兼优的儿童,从初中毕业起,来深圳读完高中、中专、大专以至本科,并帮助他们在特区创业或推荐工作。施振西的愿望是,期望普天之下穷苦人,都能通过教育的发展富裕起来。

     2004年初施振西一家,被深圳市民投票,推为“深圳特区最具爱心的家庭”。

     本文正要排版时,看到1月23日香港商报的一则新闻如下:标题为“振西学院捐募超20万元”。[商报讯]被评为“深圳十大最具爱心家庭”的振西科技学院院长施振西一家,这次又为印度洋灾区献出爱心,捐款5.8万元。在他带动下,连日来大学生们在院团委、学生会的组织下,不但纷纷积极捐款还放弃休息,连续4天到街头进行救灾宣传与募捐活动。目前,捐款与募捐款已超过20万元。

     在深圳市刚刚揭幕的第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及为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募款的行动中,振西学院涌现了大量令人感动的“关爱”事迹,特别是师生员工顶着深圳罕有的寒风,在街头坚持十几个小时,为灾区募捐宣传、演讲。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令人感动,深圳市民、港澳同胞及各地游客纷纷解囊捐款。此举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赞扬。

     振西学院是一个有着“奉献爱心”传统的民办名校,校园里不仅流传着一个又一个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之间相互友爱;师生关爱后进学生,帮助学生进步;学生集体义务献血;师生捐款帮助生病同学的动人事。在深圳市第一届“关爱行动”的活动中,院长施振西一家,还被深圳市民投票选为“深圳十大最具爱心家庭”。

     同学们自豪地讲:“我们学院的‘超值教育'理念,不仅帮助同学们取得了在省、市民办高校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而且组织的一次又一次出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我们提高全面素质。

     施振西说:“我出身在长江三角洲,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长江水灾,广大侨胞热情捐助,‘血浓于水'的口号,至今铭记在心,这次海啸,南亚、东南亚广大侨胞同时受难,一想起仅印度尼亚齐待救援的孤儿就有3.5万,就觉得捐款救灾,是世界公民的义务。”

一个愿望,让教育科技、文化成为推动世界和平的力量

     笔者面前的施振西显得这样“年轻”而儒雅,人们不能相信他经历过人生几乎所有的磨难。也许,源于他对祖国对事业的永远挚爱和永恒信念。不论是被斗,成为“阶下囚”,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劳动改造”,到后来遭人陷害,他都始终末能泯灭他的信念和一颗赤诚的心。

     2002年8月22日,施振西作为中国民办高校杰出代表,以“世界和平大使”的身份,出席了美国华盛顿白宫广场和中国山东蓬莱同时举办的“世界和平节”,接受联合国世界和平署官员颁发的“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奖”。

     “人生六十且少壮,尚可策马扬鞭,为中华的科技文化发展再干20年。”年届花甲的施振西壮心不已,1997年施振西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提出“世界华人携手,共筑大中华科技文化圈”的理念,并把它作为今后奋斗一生的愿望。近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建一所属于世界华人的科技与人文综合性大学——“东方和平大学”以及“世界华人科技苑”、“世界华人现代文化博物馆”,以此三项开发,作为华人科技文化圈的一支重要民间力量,作为联合发展华人科技的纽带,在世界华人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华人教育科技文化圈,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他认为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和平的最根本的力量,一直筹划“世界华人教育、科技、文化发展论坛”“世界华人教育、科技、文化发展大会”暨“世界华人和平节”而不辞劳苦地奔走、呼吁、筹划、联络,积极筹建“东方和平大学”、“世界华人科技园”,“世界华人博物馆”,作为世界华人教、科、文活动的基地,并希望以此作为世界华人教育、科技、文化联系的纽带,为世界和平做出新贡献,并为此奋斗终身。

一次次风暴锤炼了振西学院的品牌

     最近有人质疑,某媒体连续7天用10个版面对振西学院的负面报道,是振西学院与媒体合作制造的新闻炒作,其效果是小骂大帮忙,大大帮助振西学院在全国平民百姓中提高了知名度、美誉度。

     其实,这一质疑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而这一分析却是有道理的。因为一个真正著名的品牌是不怕媒体“轰炸”的,民办“振西学院”的品牌,正是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水深火热”的煎熬而锤炼出来的。

     早在1993年,施振西运用前期培训的质量品牌,举办特区第一个民办的全日制大专班,仅用20天时间就招收全日制大专生近1000人,学生用“教学严谨、热情如春”向学校赠了锦旗,特区的媒体与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北京电视台,作了频频报道。1994年教师节十周年之际,市委、市政府六个领导部门破天荒地联合发文,向市长推荐施振西为市级优秀教师;可是某教育官员,却在第二年就加以扼杀,不批准其全日制大专的招生,而公开支持另一个有官员背景的新培训机构,进行全日制大、中专的招生,这个机构连续两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数千人规模,却因为只追求盈利,不懂教育与管理,酿成了学生罢课,教师罢教,家长在市政府前静坐示威,而被深圳市政府取缔。而投资了数百万教学设施办学取得成就的施振西,却因两年不能合法招生,遭受灾难性的打击。可是1997年他却绕开这个教育官员的管卡,与暨南大学签约合作,再次运用双方的教育品牌招生,又是用20天时间招生近千人,并进一步塑造了“超值教育”质量品牌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品牌。

     1995年,施振西又因仗义执言,把“广州天河”“深圳康奈”两个骗子公司骗用媒体与“官员背景”骗取千名学子,数千万学费的骗局,加以揭穿,受到省、市和中央领导的支持,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采访,但也得罪了一些“被断了财路的机构和人”,此后,十年办学,有七、八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刁难,但是,深圳振西科技学院依靠《民办教育促进法》、依靠教育部门领导的支持,特别是依靠自身严格科学的管理,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品牌支持,一次次经受了暴风雨的考验,在最近两年内,校园扩大了60倍,在校生规模扩大了8倍,招生一年比一年火爆。

     2004年9月,振西学院在遭到某媒体失实报导的冲击下,学院照样教学秩序井然,没有一个学生、教师借机闹事、停课,前来调查的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在向近百名学生教师调查后发出了惊叹:“没想到面对媒体如此冲击,振西学院依然教学秩序井然,更没有想到教师、学生如此为学校讲话。”结果是,虽然部分外地刚入学的新生家长,不明真相匆匆从外地赶来,逼着不愿退学的学生退学,但大部分新生与02、03级的老生及数百家在深圳的学生,不但没有跟风,却自发组织起来声援学校,结果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教学与管理,各项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当时教育界许多朋友,着实为振西学院捏了一把汗,认为这样的冲击,就是一些公办学校也会被冲垮,劝施振西在其他媒体上予以反击,但施振西却胸有成竹,反对在媒体上一刀一枪,打口水仗,他说:“不用吆喝也能顶住风浪,才是真正的品牌。”

     结果人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该媒体揭露其他一些企业、学校的阴暗面时,时有轰动效应,不少媒体转载其新闻,百姓网上加以抨击,进一步揭露,而这一次,却遭遇到“尴尬”和“冷落”。全国没有一家报纸加以转载,大量网民的评论全是一面倒,一致抨击的却是这家媒体的炒作,没有一个帖子对振西学院进行指责。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当这家媒体,又一次发布了有关振西学院的不实新闻时,同一天却有另两家媒体,在显要位置对振西学院的教学质量与发展,作了报道。这绝不是巧合,是偶然中的必然,反映了一个著名品牌的社会认知度与美誉度,也反映了民办教育的品牌抗压性越来越强。

     2003年振西学院被权威机构授予的“广东十佳民办大专院校入围奖”“2003广东最具竞争力民办高校前10强”,院长施振西获中国教育家协会颁发的“优秀教育家奖”;2004年岁首刚获评“中国民办百强学校”,而岁末又被中国教育界的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民办学校50强”、“人民满意学校”、“社会满意学校”、“诚信学校”等等,施振西还婉言谢绝了“杰出教育家”、“世界杰出名人”等入选的邀请。

     施振西坦言,品牌不能遮掩民办学校的某些先天不足,振西学院距离合格的中国著名教育品牌还有很大距离,对媒体的负面报道,不论是否真实,愿把它作为一面镜子加以对照,对自身严格要求,欢迎更多的媒体加以监督,并坚信,只要坚持严格科学的管理,坚持教育创新,中国著名的民办教育品牌一定会越来越多,振西学院一定会成为真正著名教育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更多品牌院校

网站承办:北京东慧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民办教育促进会
中国民办学校网 www.zgmbxxw.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7101号-1

返回首页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