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来到中国民办学校网 |

秘书长:钱绍东 电话:13146422688 邮箱:edu1972@vip.163.com

侯德富:中国民办教育的“拓荒牛”
文章发布于:2018-03-16 10:18:07

侯德富:中国民办教育的“拓荒牛”

\

 

 

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结缘

走进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私立华联学院,校门口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程思远所题写的“私立华联大学”的校名便映入眼帘,程思远先生曾被聘为该校名誉校长。学院位于广州天河区,创立于1990年,是当时广州第一所民办大学,由华南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侯德富和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几位老教授联合创办。

私立华联学院能够有今天的发展,与作为董事长、校长的侯德富的民族担当、家国情怀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次认识侯德富,是去年4月底在北京中学召开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年会上。当时,与我相邻而坐的是一个十分清瘦又显得精神矍铄、特别睿智的老头儿。当晚,在陶行知基金会召开的座谈会上,我和他又先后发言,我才知道他是广州私立华联学院的董事长、校长。

之后,私立华联学院负责陶研会工作的王承鳌教授在电话交谈中,多次提及侯德富的教育情怀。王承鳌教授也已70多岁,在部队履职多年后转业到地方,一直在党政机关、大中专学校从事管理工作,每当说到侯德富校长都敬佩不已。

为了了解私立华联学院学陶、师陶、践陶的情况,以及有关乡村教师的培训开展,更冲着对侯德富校长的好奇及他的教育情怀,我来到私立华联学院,第二次见到侯德富,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侯德富是新中国培养的1950年入学的第一代大学生,1956年攻读俄语专业的第一代研究生,尽管在“文革”中被作为“臭老九”加以“改造”,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记住的是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改变了他子女的命运,始终没有忘记党对他的培养之恩,在他退休之后,拒绝了在美国工作的子女让他赴美安享天年的打算,毅然将他在美国办培训班淘到的第一桶金带回祖国,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教授一起创办私立华联学院,招收高考落榜生,帮助他们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1978年,侯德富得以平反,回华南师范大学复职,连续三届担任华南师大工会主席、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会委员,因此有了更多与当时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的接触机会。方明是陶行知的学生,也是“文革”后最早积极为陶行知先生恢复名誉的知名人士之一,还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重要发起人和组织者。通过方明的影响,侯德富对陶行知有了较深的认识理解,随后系统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有关教育论著,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写了相关的学陶、践陶文章。2003年,他还率队到陶行知家乡考察和学习,并多次请朱小蔓、顾久、吕德雄、汤翠英等资深陶研专家和教育名家,为学院师生介绍和传播陶行知教育思想。

 博大的平民教育情怀

 在私立华联学院,侯德富不管教育的风向如何,坚定走陶行知教育思想立校、办学之路,本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依据生活而教育,立足生活办教育,着眼社会开门办教育,力求办朴素的、面向大众的教育,并且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注重对学生的技能教育、创造教育和全人教育。

学院把素质教育和社团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组建各种学生文化社团,想方设法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学院现在组建学生各种文化社团50多个,每个社团都配备专任指导教师,参加学生达6000多人。比如管乐团、合唱团、武术龙狮团、美术社、文学社、记者协会、物流协会、摄影协会、电子协会等。为大力推广“工学”或“产学”结合模式,学院还聘请了不少能工巧匠兼职教学。10多年来,学院坚持分期分批组织大学生走进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并把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纳入学分考核,培育他们对农村的情感,激发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我这次到学院调研,恰逢大一学生冬季军训结束,观看了学院举行的冬季军训表演,只见近3000名大一学生身着整齐的迷彩服,列着整齐的方阵,迈着矫健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接受学校检阅,那种投入专注、精气神以及灵动英姿,充分展示了私立华联学院学子的素养和风采。侯德富告诉我,这次学生军训没有找第三方机构,而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采取“生教生”“学长训练学弟学妹”的方式,既节约了训练成本,又达到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训练自己的教育目的。通过深度、全方位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让学校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7年共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近5万人,深受社会及用人单位赞誉。

多年来,侯德富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勤俭办校,从未在学校乱开支一分钱,更没有动用学校的钱给自己买车、买房子,学校资产已达到数十亿,但他衣着简朴,吃饭简单,没有私人专车,自己住的房子还是他爱人在暨南大学分的。中午陪我们吃工作餐,盘中所剩一点饭菜也要自己打包带走。

但同时,侯德富具有博大的平民教育情怀,他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在学院自身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利用一切机会回报社会,反哺家庭和学生。

对家境贫困的学生,学院开设“绿色通道”,采取奖、减、免、贷、助等措施和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办法,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顺利走上社会,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学院还为川藏孤儿开设慈善义教班,为残疾青年广泛提供就业岗位,为贫困生大量减免学费,为贵州毕节留守儿童在广州举办夏令营。为了改变乡村教育,提升乡村校长、教师素质,更好地落实精准扶贫,让乡村孩子快乐成长,真正体现扶贫贵在扶“志”、扶“智”、扶“自”,学院还将筹建乡村教师培训学院,免费为中西部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培训乡村教师和校长……

教育是他生命的全部

侯德富尽管已经87岁高龄,但他精力充沛,教育的豪情壮志不减当年。凡与之接触者,无不为之折服。

侯德富坚持每天早上5点半到校,晩上六七点才离开学校,除了开会和为学校发展奔波外,他只要在学校,一天到晚差不多都与老师、学生在一起,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亲切谈心、畅谈人生,与老师讨论教学、排疑解难,与董事会、校务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成员规划学校前景,研究棘手问题,论证学术课题。

侯德富对学生特别好,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给全校学生,坚持24小时开机。学生遇到什么麻烦事,碰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包括心理困惑和人生迷茫,都自然会想到校长,拨通电话向他反映、求助,侯德富也会在第一时间给予一一指导、全力解决。

在周围的人看来,教育对于侯德富岂止是事业,更是他的志业、命业,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已将一切融入到教育中,把教育的一切已融入自己的生命中。他常对学院师生讲,华联不是我之华联,而是华联人之华联,更是中国人之华联。他说,干教育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这一辈子与教育结缘就再也割舍不开了,如果离开了教育,离开了老师和学生,离开了这个生死与共、风雨同舟的团队,生命或许也就延续不下去了。

短暂时间内与华联学院的学生、老师接触,无论年长者还是年少者,都亲切地把侯德富校长称为“侯哥”“侯老大”。有的老师说,与侯校长在一起工作,即使报酬再低,也愿意给他干事,跟他一起干事,他的那种精神与情怀就是一种无声的号令、无形的力量。还有的老师说,侯校长这把岁数,放着安稳舒适的日子不过,一心为的是教育,为的是国家,为的是学生,他都不图什么,我们还能图什么呀!

在侯德富感召下,学院一班人白手起家,不靠国家一分钱,通过“借窝生蛋”“租窝生蛋”“筑窝生蛋”三步曲,通过27年的心血付出、智慧奉献与使命坚守,使学院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000多亩,在校学生近9000人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与美、英、日、德、澳、加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每年都推荐大批学生留学及游学;学院交响管乐团在维也纳世界管乐大赛上获得金奖,舞蹈艺术团、合唱团参加国际艺术节大赛也曾多次获奖;学院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高等学校”“广东省最具竞争力民办高校十强”“广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民办高校十强”“2008(首届)中国民办大学50强”。侯德富也被誉为中国民办教育的“拓荒牛”。

我经常讲,人的行走需要一些感动,也需要榜样力量的感召。从侯德富校长身上,我得到这样一种感动,也获得了一种巨大力量的感召。


更多品牌院校

网站承办:北京东慧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民办教育促进会
中国民办学校网 www.zgmbxxw.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7101号-1

返回首页
联系方式